研究报告
概述
- 全球企业均开始意识到其对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正在从“创造商业价值”向“创造社会价值”转变。相较于其他行业,高科技和互联网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有显著差异。
- 中国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海外利益相关方的多重压力,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意识正在觉醒。
- 埃森哲认为,为实现社会和商业的双重价值,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可以从“战略、管理、技术”三层落地,达成“可持续、负责任”的创新增长。
- 此外,埃森哲建议企业分三个阶段推进ESG转型,从四个方面着手,实现“有意义地盈利”。
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新的数字化
全球来看,企业开始意识到其对消费者、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正在从“创造商业价值”向“创造社会价值”转变,众多高科技企业均已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作为企业战略级议题。然而,相较于其他行业,高科技和互联网行业的ESG责任所面临的挑战有显著差异,特别是数据中心碳减排、电子垃圾循环利用、数字包容、员工权益、隐私和数据安全,以及内容适度等领域。
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有必要更好平衡社会责任和商业价值,制定“可持续、负责任”的业务发展策略,并且将企业ESG战略更体系化地与用户体验、企业运营相结合,科技赋能、创新可持续新业务模式,来更有效地解决社会和企业共同面临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难题。
展望未来,ESG不仅是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品牌宣传、提升客户体验的手段,也是与现有业务相结合,成为众多科技领导者改进公司内部治理的抓手。更进一步,可持续和社会价值创新有望给高科技与互联网公司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引擎。
埃森哲研究表明,ESG评级更高的上市公司,通常其经营利润、股东回报,及利润增速更高。
意识在觉醒,落地有误区
中国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面临来自国内和海外利益相关方的多重压力,ESG意识正在觉醒。一方面,国内的政策、社会环境和用户期望正在发生变革。另一方面,ESG是企业出海必修课。伴随内外部环境变化,中国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已开始ESG行动创新探索。
然而,对标已上市的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中国企业间的ESG水平差异较大。大部分企业ESG行动相对零散、缺乏系统性布局,与企业运营治理、商业模式创新结合较少。究其根本在于中国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领导者对ESG的认知局限,纠结于责任、利润的“两难选择”。常见的几个误区包括:
- 认为ESG是创始人或企业家的个人兴趣和道德,等于成立基金会、捐赠和做慈善;
- 认为ESG是公共关系部门的事情,是一系列品牌活动;
- 认为ESG仅是满足政府监管要求,不得以而为之;
- 认为ESG是“烧钱”,和运营效率、客户体验或商业创新无关。
- 认为ESG就是发布一个白皮书、编制一本报告。
兼顾社会和商业议程的三大抓手:战略、管理、技术
埃森哲认为,为实现社会和商业的双重价值,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可以从“战略、管理、技术”三层落地,达成“可持续、负责任”的创新增长。
以终为始,分步转型,实现“有意义地盈利”
企业为实现“有意义地盈利”,应以重塑商业模式为目的,踏上变革性的价值之旅,实现自身利润增长与“重生”的同时,应当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关键领导者和变革促进者。埃森哲认为,高科技和互联网企业可分三个阶段推进ESG转型:
- 重构企业愿景;
- 转变增长模式;
- 创新商业模式,实现有意义地盈利。
埃森哲建议企业从四方面着手,立刻行动。